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这些年,他经常在各种场合生动讲述文化瑰宝背后的中国故事,以珍贵文物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何尊是西周早期著名的礼器,器内底部有122字的铭文,其中一句“宅兹中国”,是已发现的“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习近平主席深谙何尊之美,并以“尊”为礼,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2019年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他被造型浑厚、工艺精美的何尊吸引,细听讲解、认真端详。一年后,他在陕西考察时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2年,他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一批精品展览亮相,何尊熠熠生辉,彰显大国盛世风采。
瓷器,中华文明的另一张名片。
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一个清新淡雅的花瓶前,习近平主席和外方领导人停下脚步,凝神观看。这是一个距今700多年的元青花的花瓶,图饰描绘的是中国古代四位才子王羲之、周敦颐、林和靖与陶渊明爱花的故事,故得名青花四爱图梅瓶。
习近平主席亲自讲解:“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来非常少,这件藏品可以说是陶瓷中的熊猫。”讲解生动有趣,让在场的外方领导人会心微笑。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立足人类文明看文化瑰宝,习近平主席有着深邃思考: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
2023年4月7日,广东广州松园白云厅。千年古琴奏响《高山流水》,中法两国元首一起欣赏。“高山流水,千年古琴奏的是千年绝唱,高山流水盼知音,是古代一个很优美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习近平主席信手拈来的介绍,给远道而来的外方领导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8年4月27日,湖北省博物馆,习近平主席与外方领导人共同欣赏曾侯乙编钟之美。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时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回忆,在参观曾侯乙编钟时,习近平主席特别谈到编钟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有教化民众的作用,简明扼要指出了编钟的深刻内涵。
大国外交,沉潜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深邃思索。西方观察人士由衷感叹,“习近平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特别是外交场合,他讲述的故事新鲜有趣、温馨而内涵深远”。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秦俑,人们称之为‘地下的军团’。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之后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7年,这一尘封了2000多年的中华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春天,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这样向世界推介秦朝兵马俑。
2016年,在秘鲁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参观“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时,习近平主席又做了一回秦俑推介人。
“当时习近平主席指着秦朝兵马俑向库琴斯基总统介绍,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也是我的老家。他介绍时充满自豪。”在场的外方工作人员回忆,“习近平主席的介绍中,包含了一些特别的细节,比如尽管兵马俑是通过模具制造的,但每个兵马俑的样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看出,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入研究。”
如数家珍,自信自豪。
中华名片,闪耀世界。
制作精致、造型逼真的汉代鎏金铜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丰盈润物、执着奉献,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以鎏金铜蚕为佐证,讲述先辈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壮举。
2019年5月,由习近平主席倡导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同期举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上,体现环保设计理念的“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出自战国时期工匠之手的曾侯乙尊盘等中国珍贵文物璀璨生辉。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平尊”被永久陈列在显要位置。这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在赠送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娓娓讲述:“‘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尊’取‘敬重’之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隆重的礼器。”
一场场“文化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抹亮丽色彩。
一番番博古通今、纵横中西的论述,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次次身体力行的推介,彰显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习近平主席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其情至真,其意至深。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蔡纯琳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李珊珊 孙洁 宋春燕 梁雅琴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中新网泉州7月10日电(吴冠标)10日,“泽里有你 筑就美好”首届泉州建筑产业节启动仪式在福建省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举行,众多建筑企业代表、院校建筑专业师生齐聚一堂,品建筑之美、牵合作之手、结产业之缘。
据悉,此次建筑产业节的举办,旨在围绕泉州市“建筑产业升级与城市风貌提升”主题,以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城市快速发展,赋能城市更新。
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位于泉州城市核心区丰泽区。2020年起,丰泽区在老工业区的基础上,打造出了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经过3年的建设,其吸引了240多家龙头企业入驻,集聚代理、设计、造价、监理、施工、建材研发等建筑业全链条产业,成为丰泽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本届建筑产业节上,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运营管理团队将联合策展单位,策划临泽筑市首届泉州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实践展及专题讲座,其中包括《视野:文献叙事与重绘》《对话:国内外滨水城区更新案例》等主题讲座,为建筑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了解建筑产业和欣赏建筑艺术的机会。
活动当天,泉州市建筑行业协会、中建海峡(泉州)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丰泽分公司等协会和企业签约入驻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共同打造“泉州建筑”品牌。

“这次建筑产业节的举办,让我们泉州的建筑人有了自己的专属节日。”丰泽区委书记高金全表示,今后将每年定期举办建筑产业节,通过展演、讲座、论坛等活动形式,让更多的建筑行业企业家、从业者、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行业变革、发展,促成更多合作。(完)